系统污染主要是液压油被污染,即指液压油中含有水、空气、固体颗粒、化学物质和微生物等杂质,另外油温的变化导致油的变质也是一种污染。颗粒技术器是目前液压油污染检测的重要手段。
(1)原有污染物:是指潜藏在组件和管道内的污染物。主要是系统组件、组合件在加工、装配、包装、储存和运输等过程中残留的污染物污染物,入如金属切削、氧化皮、焊渣、型砂及尘埃等。
(2)侵入污染物:是指外界侵入的污染物。如液压缸的活塞杆表面未设置防尘圈,引起外界的污染物的侵入;还如维修过程中不注意清洁,将环境周围的污染物带入;脏的油桶未经过严格的清洗就拿来用,从而把污染物带入等等。
(3)内部生成污染物:是工作期间所产生的污染物。系统在组装、运行、调试过程中组件所产生的金属磨耗物,管道内锈蚀物剥落物,密封件磨耗物和碎片,以及油液氧化变质生成沉淀物和胶质;油中的水使金属腐蚀形成水锈等。
(4)液压油气体污染。液压油中的气泡和泡沫是一种无形的污染物。它可以使油液本身的刚度减小,容积效率减小或可靠性降低,油中的气泡瞬时压缩还会使温度急剧升高,加速油液的氧化,降低油的润滑性和加速密封件的老化。据报道,到达允许温度上限后,每超过10℃则液压油的氧化速度加快1倍,易形成不溶解的泥垢状沉淀物,这种沉淀物会堵塞滤网和液压阀的孔及通道;另一方面又会使油液气化,使油流不畅,致使热量不能及时带走、散发,这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油液的升温成了恶性循环,最终导致故障。
(5)软颗粒污染(漆膜):油品由于高温氧化、“微燃烧”、火花放电(油液经过很小间隙如阀芯、精密滤芯时,分子间内摩擦产生静电,累积后突然放电,产生10000℃以上的微区高温)等原因生成的细小“软颗粒”约占液压系统或汽轮机油液中颗粒总数的80%以上,这类颗粒有极性,易黏附在金属表面形成棕色的漆膜(类似俗称的“黄袍”)。
(6)固体颗粒污染:存在于液压油中的固体颗粒有金属的也有非金属的,不论是金属的还是非金属的都能对系统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,例如有材料磨损,小颗粒导致磨擦副间隙扩大造成系统失效;有冲刷磨损,是高速流的冲击造成组件功能破坏;有疲劳磨损,贴合的金属表面疲劳剥落,齿轮泵最为突出;有粘着磨损,是油膜太薄金属与金属表面发热造成粘着破坏。污染物可以堵塞节流孔或喷嘴,造成系统失效。